石雕(洞口墨晶石雕)

邵阳市省级展项

传统美术类,2008年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洞口墨晶石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楚湘文化的重要遗存,墨晶石又称楚金石、墨玉,质地温顺,石面细腻,油性厚重,是一亿年前火山爆发的产物,仅产于雪峰山东麓的洞口、隆回、新化等地。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475年,楚国人就将墨晶石雕制成“印”、“章”、“符”、“信”等物用于宫廷官府。后来民间不断有人将此石雕制成生活器物和把玩物品。因为这种石材产于楚国,且墨晶石雕当时又与黄金一样贵重,故史称“楚金石雕”。自古以来,洞口人就将雕刻墨晶石作为维持生计的手艺。世代相传,传承至今。
据《武冈州志》记载:清代,高沙的教书先生袁映清曾以墨晶石刻制图章、石杯和文房四宝而闻名,并得到康熙皇帝的高度赞扬。即将石头进行洗、剧、烤、打磨后运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在其上雕刻古代仕女、现代人物、龙狮虎豹、花鸟虫鱼,一一纷呈。其刀法多变,或大刀阔斧,或精雕细刻。墨晶石雕一经问世,即成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竞相收藏的珍品。1959年洞口墨晶石雕大师赴长沙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展厅“潇湘八景”的雕刻工程,同年并编写《石雕工艺教材》一书,1987—1991年赴法国传技讲学,并获该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大赛金奖。他所著《中国实用工艺教材》被译成法文出版,广为流传。
洞口墨晶石雕分为:熟石雕、生石雕两大类。题材主要为:花鸟虫鱼、古典人物、飞禽走兽、传奇故事等。历代作品有:《文房四宝》清代袁映清雕作,《仙女梳妆》清代袁国基雕作,1987年石雕大师唐文泰的《嫦娥奔月》、《秦兵俑》获法国民间艺术展览赛金质奖章。

洞口墨晶石雕是中国古老的民间石雕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它虽然没有玉石、玛瑙石、水晶石等名贵石材水质般的明净珍贵,但它温顺的质地、细腻的石面、没有燥硬腻涩的感觉,特别是经过上蜡打磨后所显露出来的那种墨黑之中厚重的油质感,生动质朴,独具一种艺术魅力。洞口墨晶石雕材质独特,题材丰富,造型生动,雕功精巧,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曾出口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人民的喜爱,作为馈赠和收藏的佳品。


Copyright 201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20679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27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