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
7月8日上午,“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展览自即日起,在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二厅展出至10月8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应捷出席开幕式。
展览以历史时间为脉络,通过220余件(套)展品,将亚洲长达万余年的历史,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希腊化为分界线,划分为希腊化之前的亚洲和希腊化之后的亚洲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将西亚、中亚、南亚、东亚相关的文物展品按区域、按内容分别组合在一起,让观众了解亚洲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而且能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亚洲各国数千年东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整体展览通过“多元并进 文明兴起”“东西交汇 文明发展”“思想文脉 智慧之光”三个单元,反映出古老、多元的亚洲文明,通过积极不断地交流互鉴,所呈现的无与伦比的活力与创造力。
第一单元
主要展示人类通过漫长的进化,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原始农业的出现促进了制陶和水稻种植技术等物质文明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城邦的崛起。同时,各类文字相继出现,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亚洲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沿着大河流域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以及长江、黄河流域等都诞生了文明古国,并对周边古代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单元
主要展示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开创了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古典文明与东方诸文明的杰出成就相结合,彼此交融、相互借鉴,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文明的视野,对其后的罗马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乃至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欧近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后的两百年间及罗马帝国扩张期间,由中亚经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到达叙利亚、埃及的商业贸易网得以形成,并与中国丝绸之路相连接,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交流和发展。7世纪以后,阿拉伯帝国崛起,为亚洲带来了伊斯兰文明,中国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成为沟通东西方之间商贸往来的交通要道,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逐步加深,映射出古老亚洲文明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第三单元
主要展示辽阔的亚洲不仅孕育出了多彩的文明,而且成为佛教、印度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具有世界影响力宗教的诞生地。两河流域盛行多神崇拜,西亚先民会参照人体外形来塑造神的形象,并将其供奉于神庙;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深入印度河流域,形成了以希腊艺术风格表现佛教内容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教则充满了强烈的神秘色彩,造像衣饰繁复、造型奇特、姿态动感,藏传佛教密宗造像深受其影响;东亚的大乘佛教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其造像艺术往往波澜壮阔,气势恢宏;而东南亚的小乘佛教,造像比较程式化,佛像面容清秀;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形成了以神仙信仰为核心,以求长生为目的的庞杂文化体系,对儒家文化圈地区影响深远。
重点文物介绍
1、女性陶像
约公元前3000年
长10.3厘米、宽3.5厘米
巴基斯坦美赫尕尔出土
巴基斯坦考古与博物馆司藏
【说明】自公元前7000年左右起,巴基斯坦南部的美赫尕尔已经有人类居住,这里是印度次大陆最早有农耕和放牧生活痕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尊陶制女神像丰满的体态暗示其与生育力、创造力有关。她优雅的仪态、丰满的胸部和繁复的发型体现了当地流行的风格。印度河流域出土许多此类陶制女神像,显示这一区域民众对母亲神的崇拜。
2、山羊纹银杯
公元前2000—前1900年
高5.9厘米
阿富汗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说明】这种圆柱形酒杯源于伊朗地区,是伊朗高原物质文明向东影响到古巴克特里亚地区的有力物证。该酒杯是薄银片锻造而成,主体纹饰是该地区常见的山羊,与阿富汗著名的法罗尔丘地出土的银杯在制作工艺、材质、造型和纹饰上均高度相似。
3、大流克金币
公元前5世纪末-前4世纪初
直径1.5厘米、重8.3克
美索不达米亚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说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所铸金币,因金币始于大流士一世(前522-前486年),故金币得名大流克。金币形制基本模仿吕底亚币,并赋以东方色彩。正面为国王持弓持矛半跪像,背面有打制印记。大流克金币主要用于陆军军饷,流行于安纳托利亚地区,其打制地一般是在吕底亚首府萨迪斯及大城巴比伦。
4、千花玻璃碗
罗马时期(约公元1世纪)
高2.9厘米、直径7.8厘米、厚0.4厘米
黎巴嫩贝鲁特出土
黎巴嫩文物局藏
【说明】此碗以棕色为主色调,以紫色和白色点缀,模仿天然玛瑙的质感和花纹。古埃及人发明了这种玻璃制作技术,后被意大利人称为Millefiori,意思是“千万朵花”,该技术在古罗马时期尤为流行。古罗马千花玻璃器远销各地,阿富汗贝格拉姆遗址中也有一件相似的千花玻璃盘。千花玻璃器见证了古代世界审美和文化交流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