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 |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展播(十六)土家族织锦技艺 综述篇
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关于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常态形势,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于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展播活动。以期通过线上展示,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纵览湖南非遗之美。
“千年传承·匠心之美”湖湘百工微视频资源建设项目,是2017年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要求,结合湖南地方特色以及本省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在本馆数字文化馆平台搭建“百工”系列微记录片精品资源。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一期5个、二期10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工作。每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都形成了项目综述、工艺制作、艺术特征、传承与保护、传承人口述五大版块7分钟的微记录片。第一期已在2020年2月10日至3月13日“湖南非遗”微信公众号推出,很受民众的欢迎。本公众号将从2021年2月1日起继续推出“千年传承·匠心之美”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共10个主题,50集高清微视频。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更多优秀的湖湘非遗资源,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土家族织锦技艺 综述篇
土家族织锦技艺亦称“打花”,流传于湘西酉水流域土家族地区,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土家族区域均有流布。
土家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自成形以来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土家族织锦技艺主要有土花(打花)铺盖(土家语称“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品种,尤以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主要用于被面及小孩用的窝窝被、脚被、盖裙上,同时亦是姑娘陪嫁、定情以至民俗活动摆手舞时的披甲和祭祀用的堂前壁挂。西兰卡普使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造,其技艺流程主要由纺捻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挑织等12道工序组成。西兰卡普是一种三重经纱开口通纬过底纱夹织彩色粗纬显花的纬锦,采用“通经暗纬,断纬挖花”织造工艺,运用“反织法”挑织成图案花纹,花纹呈“挑三压一”的顺序织入,在技法上又分为“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纹彩色系列两种,平纹织锦面的上下档头纹和斜纹织中部主体图案以斜纹组织的纹锦论图案名称。“上下斜”斜纹彩色织锦是西兰卡普中的主导品种,由“对斜”平纹素色织锦发展而来,工艺流程复杂。花带采用“通经通纬”的古老“经花”手段,工艺流程中的纺捻线、染色与西兰卡普相同,仅在倒线数量上不同,几乎不需专用工具即可在织造者两膝间完成,因此也成为土家妇女中普及面最广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
土家织锦技艺以家庭、家族传承为主。土家织锦以图纹命名,但“名存形异”又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土家织锦的传统图纹约有160多种,是其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时代文化积淀的独特表现方式,充分展示了土家人的智慧、审美情趣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