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非遗专题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 |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展播(二十四)挑花(苗族挑花)传承与保护篇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5日

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关于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常态形势,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于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展播活动。以期通过线上展示,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纵览湖南非遗之美。




     

 “千年传承·匠心之美”湖湘百工微视频资源建设项目,是2017年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要求,结合湖南地方特色以及本省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在本馆数字文化馆平台搭建“百工”系列微记录片精品资源。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一期5个、二期10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工作。每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都形成了项目综述、工艺制作、艺术特征、传承与保护、传承人口述五大版块7分钟的微记录片。第一期已在2020年2月10日至3月13日“湖南非遗”微信公众号推出,很受民众的欢迎。本公众号将从2021年2月1日起继续推出“千年传承·匠心之美”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共10个主题,50集高清微视频。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更多优秀的湖湘非遗资源,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挑花(苗族挑花)传承与保护篇




  

在农耕文明的漫长岁月里,苗族姑娘一直遵循着“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的成长教育。挑花的技艺是否娴熟,她们制作的挑花帕、挑花围裙、鞋子等等,是否精美,决定了她们未来能否找到心仪的郎君。从很小的时候,她们就从母亲或其他女性长辈手里,学习苗族挑花的祖传技艺。这种代代相传的方式,曾经切实有效地传承了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起到凝聚家庭与民族的作用。




     

2010年,泸溪苗族挑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现代市场经济与流行时尚的冲击之下,各级政府、社会力量以及挑花艺人,都为传承与保护这项珍贵的技艺而不懈努力着。




      

杨春英,苗族挑花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十岁开始,便由姑姑教授挑花技艺。六十多年的经验与艺术的累积,让她的挑花作品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艺术珍品,甚至享誉海外。





     

滕静蓉,泸溪苗族挑花的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十几年来,她一直用不断创新的方式,为苗族挑花寻找更大的舞台。




     

作为一名传承人,滕静蓉不仅要不断拓展苗族挑花的内容与含义,同时她还感到肩上的重任与使命,那便是将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



     

在苗族地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借助旅游发展的东风,采用了生产性保护的发展模式。苗族挑花,在众多力量的支持下,也将顺应时代的潮流,凭借独特的艺术价值,走出苗寨,走向更广阔、更多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