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非遗专题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 |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展播(二十八)土家族刺绣 艺术特征篇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2日

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关于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常态形势,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于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展播活动。以期通过线上展示,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纵览湖南非遗之美。



      

“千年传承·匠心之美”湖湘百工微视频资源建设项目,是2017年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要求,结合湖南地方特色以及本省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在本馆数字文化馆平台搭建“百工”系列微记录片精品资源。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一期5个、二期10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工作。每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都形成了项目综述、工艺制作、艺术特征、传承与保护、传承人口述五大版块7分钟的微记录片。第一期已在2020年2月10日至3月13日“湖南非遗”微信公众号推出,很受民众的欢迎。本公众号将从2021年2月1日起继续推出“千年传承·匠心之美”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共10个主题,50集高清微视频。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更多优秀的湖湘非遗资源,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土家族刺绣  艺术特征篇




     


土家族长期聚居于山林之中,刺绣带有淳朴浪漫的自然气息,和古朴神秘的文化内蕴;而在长期缓慢的民族融合进程中,又与汉族、苗族等民族刺绣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色彩,又不拘泥于单一形式的艺术特色。



     

土家族刺绣在空间构成形式上,遵循平面设计构成规律,运用夸张、变形、填充、适形造型等手段,对作品上要表现的物体进行了合理安排。



     

首先是对称的运用,对称是自然界最为常规、合理的一种规律,它让复杂的世界变得有迹可循。土家族刺绣主要用于生活用品、服饰等,主体形状与刺绣图案均呈中轴线对称,构成形式有团花、角花、边花与填花等,图形有圆形、方形、几何形等。比如四周由两片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的对称纹样拼接而成,中间以团花形式向四周呈放射状纹样,在精巧、严谨的规律中追求活泼,使图案形成相向而行的动感空间。







     

其次是平面分割,在传统土家族刺绣中,艺人大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妇女,对空间构成并没有理论上的解构,但她们非常擅长从生活中感悟世界,用直觉与经验对挑花作品进行了潜意识的平面分割。



     

土家刺绣并不局限于这些构图,艺人们在刺绣过程中也常常自主发挥,不受现实世界及刻板印象的限制,把各种不同元素巧妙结合在同一画面,力图表现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在传统纹样《凤穿牡丹》中,土家族人将牡丹、凤凰与花瓶等组合在一起,大胆利用透视与谐音等手法,将花瓶里面填充金龟与卍字纹等,使画面饱满丰富、活泼生动,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



     

土家族刺绣是按土布的经纬线进行有规律的挑绣,形成了以点、线、面构成的几何纹样,因此图案难以具象化,更多的是以抽象与意象式图案为主,造型在“似与不似之间”,重在表现“物为我用”,纹饰不是正面形就是侧面影,取对象特征的大形,简洁明快、抽象象征,讲究的是情的合理而不是形的精准。



     

土家族妇女善于进行简练规整的抽象化构成,构图均衡对称,喜欢将各种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形象相互嵌套进行复合化构成设计,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比如在大面积挑绣中填充装点许多装饰性的小花小草,采取在花中套花、鸟中套花、动物纹中套花的手法,花中有蝶,蝶中长花,并将众多的题材统一于一个主题之中,常用几何形框架将画面分割出众多小区域,在其间填充动物纹样、花草等,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呈现结构紧凑的图案装饰。



      

比如这幅《鱼化龙迎亲图长巾》,是土家族最典型的挑绣长巾,图案设计与刺绣工艺都很讲究。长巾分上、下两部分,主题图案为下部的迎亲图,是土家族最普遍的传统纹样之一,反应了土家人迎亲嫁娶的盛大热烈场景,大小人物有三十个,上部为鱼龙变幻图案,增强了主题吉祥喜庆的气氛。上下两图均配有精致的角花,同时上有麒麟、牡丹花边,中间有划龙舟花边,下部则有宫灯作吊穗纹,达到极好的装饰效果。





《土家刺绣.鱼化龙迎亲图长巾》《湖湘刺绣》


     

土家族刺绣的魅力,不仅表现在巧妙的针法和独特的构图上,还在于她们用色的自由、大胆与率真。土家族素绣大多在黑、白、红等色底布上,用对比度较高的单色线进行挑绣,使整个刺绣作品显得明亮、恬静而淡雅。



     

尽管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土家族人仍然凭借智慧与热情,以刺绣为载体,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对生活的体察,把土家文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仍然可以领略土家先辈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