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非遗专题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 |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展播(二十七)土家族刺绣 工艺及制作篇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0日

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关于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常态形势,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于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展播活动。以期通过线上展示,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纵览湖南非遗之美。




     

 “千年传承·匠心之美”湖湘百工微视频资源建设项目,是2017年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相关要求,结合湖南地方特色以及本省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在本馆数字文化馆平台搭建“百工”系列微记录片精品资源。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一期5个、二期10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工作。每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都形成了项目综述、工艺制作、艺术特征、传承与保护、传承人口述五大版块7分钟的微记录片。第一期已在2020年2月10日至3月13日“湖南非遗”微信公众号推出,很受民众的欢迎。本公众号将从2021年2月1日起继续推出“千年传承·匠心之美”湖湘百工微视频二期共10个主题,50集高清微视频。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更多优秀的湖湘非遗资源,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土家族刺绣  工艺及制作篇




     


“男儿看田头,女儿看线头”,这是至今仍然流行在土家族地区的一句谚语。能否熟练巧妙地运用针法,曾是衡量土家女人是否聪明娴淑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土家姑娘从小就练习各种刺绣针法,练出一双灵巧的手,无数精巧的图纹就出自她们的针下。



     

土家族刺绣有彩绣和素绣之分,彩绣是在纯色底布上,用对比度较高的多色线进行刺绣,常用黑、红为主色,配以黄色、橘色等暖色调,使整个图案呈现出多彩、绚丽的效果。而素绣则一般是在黑、白、红等色的底布上,用对比度较高的单色线进行挑绣。



      

棉线和土布是土家族刺绣最重要的材料,大多是本地艺人手工纺织而成,棉线由棉花纤维搓纺而成,土布的工艺较为复杂,通常需要经过弹棉、纺线、打线、浆染、作综、织布等大小七十余道工序。这种棉线与土布结实耐用,经纬分明,最适合刺绣。



      

刺绣前,艺人们会要根据作品的用途来构思图案,如婚庆用品的“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寿宴相关则是“福禄寿喜”、“福满家园”。



     

土家族的女人不拘泥于程式,刺绣并无严格的规矩,却井然有序。比如先绣什么,再绣什么,全凭她们的喜好决定,但同时也会在绣完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案后,再去绣另一个图案。



     

土家族刺绣的针法灵活多变,艺人们常常根据图案的大小、形状、结构、布局等因素不断调整,其中十字针、一字针、回针和逗花针最为常用。



    

十字针,是按照土布的经纬密度,在矩形的方格中,将对角线相连而组成一个“×”或“十”字形,并以此组合成各种图案,针迹正面纹样完整,反面为直线排列,一个图案的轮廓便出现了在了绣布之上。



     

一字针为“一”字形,也称平线针,是以单针顺底布经纬线或对角线数纱挑织,是刺绣里最简易的一种针法,通常用于其它针法挑成主体图案后,在一些花纹的空隙、尖端等处,于直、斜、横等方向加挑一字针,以得到拼接的效果。



     

回复针,则是根据布、线的粗细决定线的间隔数量,先从布纹的正面每隔三至四根经纬线挑一针,绣出图案雏形,然后从反方向沿原针脚回针进行重复挑戳,使绣线恰好覆盖其空间,致内外两面纹样相同呈现,也称“双面刺绣”。




     

土家族刺绣针法较多,各地称谓不一,但无论哪一种针法,针迹正反两面都很整齐,不会出现乱纹现象。针法的运用一般遵循从纹样中心向外挑绣,然后从外又回到纹样中心的工艺程序往返进行。刺绣制品一般也看不出针线接头,需要接头的地方,就将线头各分成两股,然后将两头缠绕在一起,再将其搓成线状,接头处显得自然和谐。



土家族刺绣工艺细腻,过程严格考究。土家族的女人,正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万物的崇敬,才会在这万千次繁复的针脚中,依然饱含专注于深情,将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带到我们眼前。